
每年流感起碼有兩個高峰期,2019年流感威脅尚未解除**。
醫學研究指出,即使醫療界再研發多少新藥,人類抗病的基本條件,還是在於免疫力。在細菌或病毒被殲滅後,人體要順利康復,仍有賴人體的免疫力來修復組織,否則吃再多的藥也是枉然。
其實,只要提升身體免疫力,自有抵抗病毒及細菌侵襲的能力,也能減少被傳染的機率。常言道「病從口入」,其實這有兩重意義:第一重是錯吃誤吃對身體有害的東西,健康當然難免受損。但是,即使吃的東西有益,如吃得不合時、不適量,或不得其法,也可能未得其利先蒙其害。對於患病期間,吃什麼、吃多少、怎樣吃,就更須講究。
本書《流感飲食速查》出版目的,不僅是羅列感冒時不宜吃的食品,還嚴選有助提高感冒免疫力的44款食材及55款湯方,同時清楚列明適用的情況與時機,旨在為廣大的讀者提供各種提高免疫力、自我創造健康奇跡的飲食法。
破解感冒飲食迷思
-外國人感冒會喝雞湯,華人卻說感冒不可吃雞,誰有道理?
-感冒要清淡,怎樣才算清淡,吃蛋吃魚算清淡嗎?
-水果含豐富維他命,中醫卻說要戒口別吃,究竟該吃不該吃?
-感冒期間的飲食大原則是什麼?
-平時如何吃才能加強免疫力,不易感冒?
肉類vs蔬果,免疫大比併
風寒vs風熱,依症選食物
營養vs戒口,該吃不該吃
本書對感冒知識有扼要闡述,無論是中醫的寒熱理論、抑或西醫的病毒觀點,均有簡明介紹。
作者細心地以中、西醫及營食學觀點,把患感冒時應吃什麼、如何吃、什麼需戒口娓娓道來。
書中搜羅多款感冒保健湯方,對經常感冒的都市人來說,是一本必備的「看門口」著作。
《流感飲食速查》結合食品營養速查+感冒食療概念於一書,援引中醫、西醫、營養學、自然療法的觀點,內容有根有據,更詳列每種食品、湯方的適用時機,讓讀者不必再擔心患病吃錯東西,家庭主婦也不必憂心煲錯湯。
陳月英
作者平素涉獵營養學、中醫及自然療法學問,潛心鑽研多個領域及將它們整合活用,擅於利用功能性食品來預防疾病,並鼓勵大眾藉元氣美食來找回內在自然諧和律。
資深健康版編輯,對各類健康話題抱有查根問底精神,走訪西醫、中醫、自然療法專家無數,更進修營養學,曾任職營養顧問中心。每寫一範疇,她會先請教過箇中專家或中醫,甚至親自服用才寫出來。
她筆下題材囊括營養、醫藥、食療、養生、健體等範疇,致力將健康資訊深入淺出地為公眾介紹;並曾主編一系列健康養生叢書。
**截止2月28日,衞生防護中心指,在本月17至23日的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為13.87%,仍高於10.3%的基線水平,指出流感仍會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單是2月27日單日再多4間小學、2間幼稚園、2間安老院舍爆發流感,而醫管局的《高峰簡報》就指,在本月19至25日期間,急症室求診人次最高達6409人次,醫管局需加開530張短期病床及934張臨時病床以應對需求,數字均有回升跡象。
出版:筆求人工作室有限公司
售價:港幣88元
國際書號(ISBN):978-988-79374-2-5
作者:陳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