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究中國殭屍一族,其實不只一類。《閱薇草堂筆記》記載:所謂新死未殮跳起搏人的,俗稱「炸屍」;而久葬不腐,則稱為「蔭屍」。不過這僅屬粗略之分,實際上殭屍足足有十多種,絕不能少覷。
文:列宇翔(神秘文化作家)
**本文作者的新作≪異界默示錄 超常傳說解密≫(列宇翔著,ISBN:978-988-79374-0-1)現正於各大書局有售。
十三不詳
據《子不語》正、續篇二書中,共描寫了十三類殭屍,分別為紫殭、白殭(白凶)、綠殭、黑凶(黑殭)、毛殭、五色毛殭、飛殭、伏屍、游屍、不化骨、鬼魃、犼及干麂子。
當然,以古文之簡潔,許多時只得片言隻語,詳情唯有後世自行推想。像〈掘冢奇報〉講述盜墓者的所見所聞:「棺中殭屍不一,有紫殭、白殭、綠殭、毛殭之類。」〈秦中墓道〉:「屍體若未消化而埋葬,倘得地氣,三月之後,遍體生毛,白者號白凶,黑者號黑凶。」皆僅以聊聊數語提及不同顏色的殭屍
〈屍奔〉述及「五色毛殭」,那是一種說話的殭屍,能呼喊人名。另外〈骷髏三種〉記云:地中有游屍、伏屍、不化骨三種。
游屍:乘月氣應節而移,無定所。久而為飛行夜叉。
伏屍:千年不朽,常伏地。 伏屍久則受精氣為游屍。
不化骨:其人生前精神貫注之處。例如生前為輿夫,由於腿骨經常用力,精氣結聚,故腿骨入土不朽, 色黑如石,久得日月精氣,更會作祟。
鬼魃則是一種會說話的殭屍。據說殭屍若被鬼魅所附,則變為鬼魃,(魂少魄多,魂掌握精神,魄主宰肉體),懂得開口說話。
飛殭化夜叉
至於飛殭,實力比前述幾種高許多。它遍身長滿尺餘長毛,力大如熊,且會「夜出攫人損稼」;時間日久,會變成「飛天夜叉」。
《子不語》〈飛殭〉篇語:「凡殭屍久則能飛,不復藏棺中,遍身毛皆長尺餘,毿毿披垂,出入有光。又久,則成飛天夜叉,非雷擊不死,為鳥槍可斃之。閩中山民每每遇此,則群呼獵者,分踞樹林擊之。此物力大如熊,夜出攫人損稼。」
〈飛殭〉中的殭屍會捕食人類小孩(有些研究者說,中國殭屍只服氣不進食,以上可見該說法不大準確),因懼怕鈴聲而不敢回到棲身的洞穴。原來只要殭屍「活」得夠久,便會化為飛殭。飛殭遍身是毛,長達一尺。再進化便成為「飛天夜叉」,只有兩種東西能致牠死地:鳥槍與雷擊。
旱魃之名 源遠流長
但更厲害的是旱魃。《閱薇草堂筆記》說,「殭屍有二:其一新死未殮者,忽跳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變形如魑魅,夜或出游,逢人即玃。或曰:『旱魃即此。』莫能詳也。」《子不語.旱魃有三種》亦說旱魃有三種,一種似獸,一種由殭屍所變,最厲害的名叫「格」,只有一只眼睛,能夠吃掉龍。
《續子不語》記載:「旱魅有三種:一種似獸,一種乃殭屍所變,皆能為旱,止風雨。唯上上旱魃名『格』,為害尤甚。似人而長,頭頂有一目,能吃龍,雨師皆畏之。」
民間相傳,「旱魃」的出現,會導至大旱災降臨,要解決此問題,方法是把旱魃殺掉再燒其屍,自然天降甘霖。
其實,遠溯至《詩經.大雅.雲漢》已有「旱魃為虐,如惔如焚」的說法。而《山海經.大荒北經.黃帝女魃》也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之說。
最後談一談「犼」,這亦是由殭屍所變。如果說旱魃是殭屍進一步邪魔化,犼則給佛教「收編」了。因為犼是由旱魃化身而成,後來卻成為了佛的坐騎。
用一餐飯價錢支持本文作者:

生命的形態、文明的演化、人類的潛能,構成本書的主旋律。這些題材,看似無甚關連,背後卻猶如有一道引力把它們牽扯到一起。傳說、古籍、神話、文物與符號,不約而同暗示一個超乎現今文明的神秘世界。
異種生命活在地球:異形、藍膚人、狼人、巨人,挑戰人類的地位。
錯體文明玩轉歷史:古文明飛機、反重力、月球星門,顛覆你的常識。
異常力量無視物理:巫術、魔法、降頭、巫蠱、超能力,威脅人身的能量。
出版:筆求人工作室有限公司
售價:港幣88元
國際書號(ISBN):978-988-79374-0-1
作者:列宇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