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誰是棋子,誰是棋手

《影》延續了張藝謀導演的用色風格,運用黑白灰三色建成了如水墨畫般的電影世界。電影尾段更是轉折連連,未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鹿死誰手,開放式結局更是餘韻無窮。
.
經過《長城》一役,再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總是有點擔心,怕他只顧著堆砌畫面形式及色彩強烈對比上的美,故事變得不淪不類。幸好,《影》保留了導演用色的特色同時能好好處理故事舖陳及角色描寫,把兩者達致一個絕佳的平衡,可以說是上佳的作品。
.
電影改編自朱蘇進的小說《三國·荊州》,把原本真實的三國背景及為人熟知的人物如周瑜、小喬、孫權及關羽通通改編成架空世界中的人物,撇除歷史上的真實性才能盡情地用情節挖出人性最深的黑暗面及慾望。
.
故事講古時烽煙四起之時,達官貴人經常成會刺客的目標,為了提高於亂世的生存率,會找來跟自己容貌相似的人來當替身,這些作為替身的人被稱為「影」,而這正是個關於一個「影」的故事。
.
整個故事主要圍繞於沛國主公沛良、沛國都督子虞、子虞妻子小艾及子虞影子境州四人身上,表面上看似沛公及子虞為奪回國土各出奇謀,子虞視影子境州為棋子,而沛公則視子虞為棋子,實質各懷鬼胎。一時間爾虞我詐,個個都認為自己運籌帷幄,認為身邊之人都是達成目標的棋子,以為自己才是主宰棋局的主人。但所謂當局者迷,誰會想到自己親手策劃的一步,竟令身為影子的境州醒覺起來,不再甘心成為別人的影子,到底最後誰會是這棋局的生還者呢?
.
電影節奏偏慢,特別是前半段需要交代故事及人物背景,我相信很多觀眾會覺得慢得有點難受。幸好當電影講到境州學會沛傘殺法後,節奏開始提升,而且開始講述境州執行子虞爭回國土的「木榙屠城記」,緊張程度大增,氣氛保持到結尾為止。
.
當中的打鬥場面更充分表現出張藝謀導演用色的功力。不同於《英雄》及《長城》用上鮮艷濃烈顏色,需主力用上黑白灰三色,不但視覺上不會單調,相反突顯出水墨畫的風格,特別角色於雨中的漫動作,長長衣袖慢舞於黑白細雨的風景,猶如在一幅會動的水墨畫畫上優美的一筆。而沛國所用的鐵沛傘更是別樹一幟,不論是境州用沛傘單挑楊蒼還是田戰率領小隊用沛傘突襲境州都大有特色!
.
最後二十多分鐘更是全片戲肉所在!一眾主要角色於大殿上把自己的野心、慾望及最黑影的一面表露無遺,而且當中更是轉折連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觀眾以為一切塵埃落定時,突如其來的轉折好叫觀眾沈醉於不可預期的局面,直至最後的生還者於殘酷的棋局破局以出。
.
我最為欣賞電影結局。當大殿上一切定下來後,生還者步出大殿,而小艾稍為定驚後奔跑到大門窺視外面的情況,露出一副驚恐又若有所思的表情,接著電影便完。到底小艾看到什麼呢?電影沒有交待,而是留給觀眾自行想像,我相信大部分觀眾至少會想到兩至三個可能性。那種可以無限想像的開放性結局實是餘韻無窮。
.
《影》的世界中,誰是誰的棋子、誰利用誰,未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但很大程度上,我們都是公司、機構什至是這個政府的棋子,存在就是為達成他們的欲望。一直庸庸碌碌,有時會像境州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存在,或許我們跟境州一樣只想有個簡單的家,但偏偏那些高高在上或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棋手完全莫視棋子的感受和生死,難度要我們這境州般到忍無可忍時徹底反枱,做出連沛公及子虞都意想不到的反抗嗎?所謂「今日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就算你真的是一個棋手,都不要把棋子用得太盡,至小小艾能活到最後。

文:雷匡 (筆求人特約作者。正職為市場銷售及廣告人。為人夠八卦,涉獵廣泛,深信萬事萬物背後皆有故事。)


文:雷匡 (筆求人特約作者。正職為市場銷售及廣告人。為人夠八卦,涉獵廣泛,深信萬事萬物背後皆有故事。)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