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黑店] 教育是捽數,還是育人?

(插畫:黑豆)

不知為何,近十年新升職的校長,總好似同一個餅印倒模大量生產。


他們最鍾意:用數據「回饋」教學……


說穿了,就是催俗成績,追求5**,追3322,追求全體合格,追求追求入大學率超越全港平均,追求正增值……將學校當成商業機構,將學生當作股票。


教育局對此應記一功,所有增值報告就是教育局寄給校方的,不停比較同區,同banding學校的數據。為何TSA,BCA多年來揮之不去,改換名字又捲土重來?因為教育局就是想學校互鬥,相信有競爭才有進步。


有目標有進步故然是好,但這種單一指標式汰弱留強代價十分大,亦不合乎科學。
問題1:數字高低代表了甚麼?band 1學校,起步點高,增值率永無可能有9。但年年學生質素不同,學習氣氛不同,如果今年有九優而下年無,今年人人lv 4或以上但明年無,是否代表教學方式出了問題? 


band 2學校,今年取消study leave,全級留校補課,結果今年合格率升了。校方歸因增加補課有功。但下年同樣補課,成績不升反跌,問題又出在哪裡?是補課不夠多?是補課方式出了問題?


band 3學校,常常害怕教育局用此數據縮班減派殺校,當然教育界對外聲稱不會,但今天不會,不代表明天不會,如果"五十年不變",咁之後呢?是故band 3為求自保,時會叫學生不要考dse,或叫學生drop 科。


無論band 123,校方常用此數據逼迫老師學生,炒人。
問題2:不可量化的工作只有公開試成績計入數據,但學生的成長,品德的提升,生活有目標,積極面對,努力學習,待人友善,尊師重道…全部無法量化,無論做得幾好都無正增值指標。


請問教育是捽數,還是育人呢?


本文節錄自《教育界黑店實錄》
出版社:筆求人工作室
作者:教育界黑店實錄 黑店長
國際書號:978-988-74119-1-8
售價:港幣88元上架分類:流行讀物/社會科學
本書於各大書局有售。如讀者尋書不獲,敬請向店員查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