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蘭莘 (經濟科補習導師,用通俗易明的文筆為大眾解釋經濟原理。筆求人特約作者)

Photography by HenryLi
導言
因為人類對資源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但無奈資源本身的數量卻是有限,所以經濟學上便出現了「稀少性」這個名詞,講得白啲,即係「資源數量唔夠分配咁解」。
由於世間大多數物品都要面對「稀少性」這問題,因此經濟學亦應運而生,目的是要研究如何將稀少的資源作有效分配,從而滿足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
久而久之,經濟學上出現了三個「學派」去應對「稀少性」:分別是傳統經濟、計劃經濟以及市場經濟。
資源分配的依據
簡單而言,傳統經濟是指由傳統習俗、長輩以至祖宗遺訓作為資源分配的依據,從而解決社會要生產什麼、怎樣生產與及為誰生產(即是如何將已生產了的物品分配出去)這三條問題。例如祖先種菜心,後人非輕易也不能改去生產西生菜,否則「神主牌都會嬲到識跳舞」;祖先種菜心的方法是用屎淋,後人亦會多沿襲傳統方法去依樣葫蘆;至於分配方法,大家應該也聽過「太公分豬肉」吧,其原則大概是先以男丁作分配對象,然後再按長幼有序去分配多寡。
讀者不要以為「立嫡以長不以賢」這種分配方法很out,因為如何斷定賢與不賢的資訊成本實在太高(我們的老董、689、777夠係年年考第一、千挑萬選出來的貴人啦,咁你話賢唔賢嘞),所以無論中方與西方,遺產分配多以長幼有序作原則,以息紛爭。計劃經濟(又名指令經濟),是指政府統領大部分生產資源,按其意願(理論上都要照顧市民的需要嘅,但實際上有冇咁做…… 你可以問下金仔),繼而發出指令,去處理剛才所講的三條問題。最後一種是市場經濟(又名資本主義經濟),其概念是指大部分生產資源由私人擁有,你我按著市場價格作訊號導航,一言不發地處理了資源分配的問題。
混合型經濟——以香港為例
隨著時代演變,現時國家大多將這三個「學派」fusion起來,成為「混合型經濟」。以香港為例,香港大部分生產資源都是按市場經濟原則來分配,但當中亦夾雜著新界的圍村,以傳統經濟模式來運作,當然亦有一部分資源是按政府的指令去分配。整體而言,香港可以說是以市場經濟(又名資本主義經濟)為主導的混合型經濟。正因如此,基本法亦承諾香港會以資本主義形式運作,即是大家按著市場價格作訊號導航,自由調配資源。
同學很多時會將市場經濟當作是自由民主的化身,其實又不盡然。因為民選政府一樣可以行計劃經濟,而獨裁的亦可以奉行市場經濟。而且,傳統經濟、計劃經濟以及市場經濟這三個「學派」的分別在於如何處理資源分配,而不是靠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通脹率的高低以至貧富差距的大小來辨別。數據的高與低,只反映該政府的管理能力,與這三個「學派」毫無關係。民選的政府一樣可以將個經濟弄至一塌糊塗,民不聊生。最後尚有一個謬誤,就是市場經濟因為以市場價格作訊號導航,自由調配資源,令到同學以為市場經濟就等於無政府狀態!這個謬誤可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市場經濟的核心
市場經濟運作的核心,在於買賣雙方可以透過市場價格去作交易。交易什麼?就是一件物品的三個權利:專有的使用權、專有的收入權以及轉讓權。經濟上合稱這三個權為產權。當一個社會陷入無政府狀態,亦即代表社會的執法和司法制度已失效。那麼,市場上就會逐漸出現搶劫傷人等違反產權制度的行為。當買賣雙方見到市場愈來愈多人可以不用透過價格來獲得物品時(即係靠搶都得),試問市場價格還有什麼作用?所以市場經濟要行之有效,一定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去提供健全的執法和司法制度,將任何不尊重產權的人繩之以法,從而令市場價格受到尊重,引導買賣雙方作調配資源。
今年七月廿一日晚上,一班白衣人大約於十點半進入元朗西鐵站內,肆意毆打乘搭西鐵的市民近半小時。最令人心寒的是,期間並無任何警員出來執法,元朗警署更一度閂閘,拒絕市民報案。整個元朗,深夜出現無警執法,與無政府狀態相差無幾。
政治上的陰謀,大家不難聯想。警方一哥推諉由於當時大部分警力已被抽掉至西環,以致元朗警力嚴重不足。如果他所說的是事實,那麼香港警方的反恐能力都相當膿包,多一個火頭已經搞到警署要閂閘龜縮不敢出,你叫市民如何撐警?但更令人關注的應該是警署閂閘關門所象徵的意義,是否代表警察已經放棄執法?就算當時元朗警署人手多麼緊張,也不至於少過鏡頭所見的兩個警察吧!當年沙士肆虐,醫護人員在水深火熱、九死一生的情況下都不會出現如廿一日晚上鏡頭所見的兩個警察,見到暴徒凌虐市民,即刻另轉身離開,連基本喝止的動作也不做!而且,醫院更不會在危急存亡的時候,落閘關門,拒絕接收病人吧!
警察的角色是除暴安良,保護市民的生命及產權。只有市民的生命及產權受保障,香港的市場經濟(即是資本主義經濟)才得以繼續運作。在這生死悠關的一刻,警署竟然選擇閂閘關門,它所傳遞的訊息無疑是:我決定放軟手腳,闊佬懶理,你們自生先滅吧!試問在警方這種「放軟手腳」的態度之下,市民的生命及產權還能得到保障嗎?
警方放軟手腳,任由暴徒肆意危害市民生命及產權
錯完一次,翌日的錯誤犯得更大,影響更深遠!七月廿二日午間起,網上開始傳言黑社會晚上會見一個打一個!此傳言一出,令整個元朗市可謂陷於誠惶誠恐之中,警方不但沒有在元朗市面加強警力驅散聚集的白衣人,政府管轄的康民署更帶頭提早關門!這次政府傳遞的訊息無疑是更加清楚:我無眼睇,我走人唔理,你們自己顧自己吧!現在連政府都「放軟埋手腳」,結果全城大小小的商場鋪頭紛紛提早關門,元朗不陷於無政府狀態者幾希矣!
中四商業管理其中一課有討論到香港的營商環境,其中有一點就是香港有一套完善的執法及司法制度,從而令本地商人及外商有信心在香港投資。對一個投資者而言,國徽受污衊,未必會影響其投資信心,但這次政府和警方聯手放軟手腳,任由暴徒肆意危害市民的生命及產權,投資者豈會對香港還有信心?
政府一見到國徽遭弄污就大力譴責暴徒觸及一國兩制的底線,那麼,政府及警方帶頭破壞基本法承諾的「香港會以資本主義形式運作」,條數又點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