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上感冒,應否「戒口」(忌吃某類食物)?答案是因人而異、因症而異,而且西醫與中醫的主張有所差異,但雙方也有一些共通之處,普羅大眾不妨參考依循。
文:陳月英
總體原則:宜清淡
無論西醫、中醫,大體來說都主張感冒患者宜吃得清淡一點。所謂「清淡」是指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目的是為了降低腸胃道的負擔,讓身體全力與病毒打仗(中醫的說法是祛邪扶正),一般來說,感冒病患的腸胃功能已下降,如果勉強進食,便會消化不良,會加重胃腸負擔,有可能延緩感冒的痊愈,甚至加重病情。
由於腸胃功能已下降,不易消化吸收脂肪,大量油脂布於食管、咽喉部位,會不利分泌物排除。感冒時盡可能少吃肉及油膩,因肉類較難消化,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影響藥物吸收和藥效的發揮;西醫有時會加開胃藥、胃乳片以免感冒藥傷胃,但胃藥會抑制胃酸分泌,更降低胃消化肉類的功能。
至於中醫,一般治療冬季感冒的中藥或中成藥都有辛散解表的成份,須忌油膩,否則會對中藥的藥效有影響。如果正處於風熱感冒康復期,更應該遠離大魚大肉。中醫有「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一說,指患熱病者或熱病剛退時,食肉則病遷延不愈,且能使病反復發作或出現後遺症,所以患風熱感冒,不宜食肉。至於「清淡」的程度,應以能提供身體所需為前提。感冒的病人可多進食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麵條等。
從營養學角度看,感冒時須留意三個重點:一、食物及其烹調方法要容易消化;二、食物與料理含充足水分;三、食物含蛋白質與維他命。由於感冒病徵眾多,如高燒、腸胃損傷、喉嚨疼痛等,前期和恢復期的症狀也不盡相同,所以若能因應病徵攝取營養素,就能盡早恢復。
依癥狀選食物
發燒、發冷:需補充水分,選擇營養價值高,容易好消化的食物。透過水或是果汁、液狀食物等充分補充水分,預防脫水症狀。需攝取的維生素:維他命A、維他命C、維他命B1
鼻水、鼻塞:需攝取蛋白質和維他命強化免疫力。修復黏膜、提升免疫力,需要仰賴肉、魚、蛋、豆腐等的蛋白質,以及蔬菜中的維生素A、C。需攝取的維生素:蛋白質、維他命A、維他命C。
喉嚨疼痛、咳嗽:選擇容易吞嚥的食物以及維他命A、C。可選擇流質食品,如粥及湯品等。需攝取的維生素: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
嘔吐:選擇能抑制發炎,對胃腸溫和的食物。前期應該避免進食,多補充水分。症狀緩和後,再選擇粥品或湯品。進入恢復期後,也能選擇燉菜。避免脂肪較多的食物。可攝取的食品:粥品、蔬菜湯、燉菜。
本文節錄自《流感飲食速查》

《流感飲食速查》 不僅羅列感冒時不宜吃的食品,還嚴選有助提高感冒免疫力的44款食材及55款湯方,同時清楚列明適用的情況與時機,旨在為廣大的讀者提供各種提高免疫力、自我創造健康奇跡的飲食法。
本書對感冒知識有扼要闡述,無論是中醫的寒熱理論、抑或西醫的病毒觀點,均有簡明介紹。作者細心地以中、西醫及營食學觀點,把患感冒時應吃什麼、如何吃、什麼需戒口娓娓道來。
《流感飲食速查》結合食品營養速查+感冒食療概念於一書,援引中醫、西醫、營養學、自然療法的觀點,內容有根有據,更詳列每種食品、湯方的適用時機,讓讀者不必再擔心患病吃錯東西,家庭主婦也不必憂心煲錯湯。
出版:筆求人工作室有限公司
售價:港幣88元
國際書號(ISBN):978-988-79374-2-5
作者:陳月英
本書於各大書局有售。
如讀者尋書不獲,請聯絡店內職員查詢。
